书法作品章法格式与钤印

2018-03-03 23:09 阅读 4,212 views 次 评论 0 条
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

书法作品章法格式与钤印

格式与章法
格式与章法是书法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,是作品是否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关键。格式与章法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,到明朝中后期第一次出现了比较纯粹的赏玩意识,是在书法历经实用、雅玩(宋代手卷是其典型的反映)、赏玩过程基础上逐步提出来的。书法格式与文体有关,受载体形状所限,在进行实际创作之前已被固定。章法与格式有关,但不等于格式。一定的格式由不同的人以不同的书体书写,所表现的章法会各不一样。章法通常也在进行创作之前被确定,却常常又在瞬息的运动过程中无意识地发生着动态性的变化。
一、书法作品的格式
格式,也叫品式或幅式,即书法篇幅的规格形式。书法作品的格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卷、轴、册、片四大类,具体包括以下几种:
(一)条幅
条幅指长方形的幅式作品,其长与宽悬殊比例比较大,亦称直幅或者立轴,通常将宣纸竖向对裁或将宣纸裁成长条形,装裱之后就成了“立轴”。
(二)屏条
屏条一般将宣纸竖向对裁,自上而下,从右而左,逐行书写。除独幅外,还可以多幅屏条成偶数排列起来合并为一件作品,但字体需要统一,一气呵成。也有的多幅屏条内容是独立的,但字体、风格需要统一。还有的多幅屏条书画结合,交相辉映。常见的有:四幅、六幅、八幅,多的有可能多达十幅、十二幅。
(三)对联
对联即因为书写中国独有的楹联文体而形成的特殊格式。普遍运用于春联的书写和传统建筑的庭柱之上,以及中堂画的两边。右为上联,左为下联。文字音律上平仄相对,书写时左右应有呼应之感。如果字数较多的长联,可以分行书写,上联自右向左排行、下联自左向右排行,这种长联称做龙门对。
(四)横披
横披指横幅作品,横长竖短。这种格式可以写少数字,自右而左写一行,也可以横式直写形成多行书长篇字。横披大的可用于建筑物上、大厅会议室中悬挂,小的可用于斋室居所布置。
(五)中堂
因悬挂于厅堂正中央而得名,中堂的宽度与长度比例一般为一比二。常见的有长四尺、五尺、六尺等整张宣纸写成。内容可以写长诗或短文,或只写几个大字,甚至只写一个大字。
(六)斗方
可以将斗方视作中堂的特殊形式,它的长与宽相等,既可以将其装裱成中堂那样独立悬挂,也可以将其做成方形镜面,镶嵌在镜框之中。
(七)匾额
大都悬挂在亭台楼阁、厅堂馆室的上面,一般匾额字体多为楷书、隶书和行书,也有古朴的篆书。字少而大,结体严谨,疏密匀称,气势磅礴,庄重严肃。独立悬挂或者配以对联。
(八)手卷
是书法作品中左右展开较长的一种格式,因为其形成长度远远大于宽度,而且长度太长无法悬挂,只能用手边展开、边欣赏、边卷合,所以得名,也叫“长卷”。其内容大多为一篇完整的文章或者一首(组)诗词。手卷篇幅较短的有三、四米,长的可达十米以上,宽度一般为三十至五十厘米之间。卷首外有“题签”,卷内开头有“引首”,后有“题跋”。
(九)册页

是装订成册的尺寸较小的书法作品,八开、十二开、十六开不等,作品篇幅也不等,一般是折叠起来的,每页可以独立存在,也可以象长卷那样写多篇诗文,若长江万里,一泻无余。册页可以书画合册,大多的册页用于不同的作者创作,因为便于携带,常常是书法家题字创作的理想格式。
(十)扇面
扇面指随扇形书写的作品。扇面形式有两种:一种是接近椭圆或者就是团形的团扇,书写时要能充实饱满,也可以圆中取方,设方构图。一种是折扇式,这种格式书写时,以折痕分行,呈圆心辐射状,上宽下窄,外大内小。章法并非一律,可用长短行间隔的方式安排布局,适合扇形弧线式规律,一定得注意,不可过密,密则满;不可过松,松则散。这种格式显得活泼优美,尤其是小幅作品点缀性强。

二、书法作品的章法
章法又称布白,是指在书法创作中,对一幅作品如何进行整体安排,对每一个局部如何进行整体处理的方法。它涉及到处理字与字、行与行之间的呼应、照顾关系。在书法创作中,一笔之误,一字之差,都会影响全篇的效果。所谓“增之一分则长,减之一分则短”,不仅对一个字的结构来说是如此,就是对整幅作品来说也是一样的。明董其昌《画禅室随笔·评书法》云:“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,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,余见米痴小楷,作《西园雅集图记》,是纨扇,其直为弦,此必非有他道,乃平日留意章法耳。右军《兰亭叙》,章法为古今第一,其字皆映带而生,或小或大,随手所如,皆入法则,所以为神品也。”可见章法的重要性。
一幅书法作品犹如一幅画,有色之处是画,无色之处也是画;同理,有字处有结构,无字处也有结构。有字之处,谓之“黑”,无字之处,谓之“白”,处理好通篇黑白关系,是章法之要旨。清包世臣《艺舟双揖·邓石如传》云:“疏处可以走马,密处不使透风,常计白以当黑,奇趣乃出”,道出了对一幅书法作品的黑与白,虚与实的艺术处理方法。如果不懂得处理“黑白”关系,不懂得“集众字而成篇”,即使单个字处理得很好,但通篇观之,也会杂乱无章,缺乏韵味。
作为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,通常由正文、落款、钤印构成,三者合一,相辅相成,不可分割,对具体的要求分述如下:
(一)正文
正文,是一幅书法作品的主体部分,也是章法处理的关键部分,即创作者对所选择的文字内容的书写,是作品的主体部分,按照一般的习惯,欣赏书法要读,这就要求书法创作过程的书写符合识读序列,于是行、列随之建立。行列布白方法大致有三种形式:
有行有列法:通篇竖成行、横成列,是最严整的序列样式,其特点是整齐、大方、匀称和清晰,给人一种整齐美。它几乎像阅兵式行进的方阵,前后左右都必须保持在纵横的直线上,步伐整齐,精神抖擞,书写时,每个字的中心要对正,不能偏高偏低,偏左偏右。写楷书、隶书、篆书要求工整的实用性文字,适合这种形式。这种严整的章法创造出高度秩序感,带着十足的工匠气息,因而摆布、安排、制作之嫌是难以克服的。初学分布的人,需要从规矩入手,应首先掌握这种布局形式。但在习作中要努力排除“匠气”,一刻也不放松自然法则的投入,以及情感、思绪的宣泄。自然和严整在有行有列法则的布局中,不是矛盾地存在着,而是相依的整体,即严整要在自然的和谐中建立,自然的和谐要从严整的秩序中表现出来。如果矛盾地、孤立地认识二者的关系,将导致“状如算子”,便不是书。
有行无列法:简单地说,就是竖成行、横无列的布局形式。这种分布注意的是行气的贯通而有活力。书写时应遵循文字结构和运笔的规律,根据笔性自然地向中心左右偏离,使行的垂直中心左右偏离,在运动中求得重心的统一,构成这样的行气才是散列的行气应守的原则。一篇数行,每行的波动不但要考虑本行的偃仰向背,而且要照顾与它行的关系,尤其注意与相邻行的错落,力求做到左右顾盼、避让有致。有行无列法整齐而有变化,使人轻松愉快,适合各种书体,行、草书尤为多用。这种分布是古今书法创作的主要形式。
无行无列法:就是指作品的分间布白纵不成行,横不成列,上下左右,错落有致,浑然天成。这种形式主要出现于古代一些书法遗迹中,因为先秦以前的文字,其形态直接取材于自然,颇具天趣,尚没有注意到纵横的排列。后来在草书的创作中,也有采用这种形式的。
其实,真正意义上的无行无列是视觉的错觉,如果按照识读序列,或竖成行,或横成列,纵横关系呈现一片迷乱,神秘得令人难以捉摸,有如乱石铺街,字形大小参差错落,变化多姿,浑然一体。这种形式不是事先可以用尺寸观念来度量,而是修养有素的人在即兴状态下来进行的。书写时通常精神兴奋,甚至得意忘形,无拘无束,可以尽情挥洒,唯求自然的契合,所以,具有很强的艺术性,只宜观赏,实用价值不大,初学者更是难以把握。象郑板桥的许多作品都是这种分布,另外,张旭的《古诗四帖》、怀素的《自叙帖》也是这种分布。
(二)落款
落款是中国书画的一个特点,又称款识和题款。最初为了实用的需要而产生,意在说明正文的出处、馈赠的对象,作者的姓名、籍贯,创作的地点、时间,以及抒发创作感受等等。经过长期的发展,已经成为书法作品艺术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在整幅章法中起着补充、协调、映衬的作用。落款虽然不是作品的主要部分,但款识安排合宜于否,直接影响着作品整体的艺术效果。古人谓之:“妙款一字抵千金。”款字往往又能反映作者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,所以在书法创作中,不仅讲究作品的正文布局,落款方面也要下工夫。
落款可分为单款、双款、穷款三种。
“单款”是指署上书写者的姓名,或再加上正文的出处,书写的时间、地点以至原因等。
“双款”包括上下款,通常上款写赠送对象的名字和称呼,常常带上谦词,谦词根据作者与赠送对象的关系而有所区别:上级以及平级可以用如“雅正、法正、教正、正之、正腕、雅属、惠存”之类,下级则可以用“勉、雅属、存念”等等;下款则落上自己的姓名、书写时间和地点等等。
如只落姓名,则叫“穷款”,如果作品所剩空间有限,甚至不落款,盖印即可,也叫“穷款”。
一幅作品究竟是用单款、双款还是穷款应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,没有固定格式。如创作对联时。可落穷款,可落单款也可落双款;如是长联,应落双款,上下款应落于形成龙门式的上下联末行。如果是条幅、中堂、斗方、扇面的上下款,一般都应落于正文之后,款字少应接在正文之下,款字多则另行落之,少则一行,多则数行。这根据不同的幅式来选择落款的位置,可使整幅作品增色不少。

版权声明: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谢谢支持!
转载请注明:书法作品章法格式与钤印 |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
分类:书法理论知识 标签:
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
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

发表评论


表情